AI 编程助手的演进之路
作为一名开发者,见证了 AI 编程助手从简单补全到智能Agent的快速发展。
第一阶段:局部补全 Copilot
2021 年,GitHub 发布了 Copilot,它能在你敲代码时给出自动补全建议,能节省重复敲代码的时间,自动完成简单的代码片段。
这一阶段就像给你一个打字助手:你写一句,AI 猜下一句。方便快捷,但只能帮忙"猜"代码。你需要写更好的给功能进行命名和注释,才能让 AI 理解你的意图。
第二阶段:对话式辅助(Chat)
AI 聊天助手出现后,你可以用自然语言和它对话,比如"帮我写一个简单的Express Web Server
"。
现在它能生成完整的小功能或模块了,你提需求,它给一些答案,但生成的代码你还需要进一步审查调整,也不能理解其他文件中的配置。
第三阶段:AI 编辑模式(Edit)
为了解决复制粘贴的麻烦,编辑模式应运而生。
现在它可以直接在你的项目文件里增删改,并清晰对比改动位置,仍需要确认每次改动。
第四阶段:智能体时代(Agent)
Agent 模式是真正的飞跃。AI 拥有"自主执行任务"的能力,能感知环境、调用工具、记住偏好,并自己规划多步流程,比如我想给某个组件编写一个单元测试,它会自行检测项目环境、是否需要安装依赖、生成测试文件和代码、遇到失败尝试自我修复。
智能代理的工作流程
- 理解用户任务需求
- 分析项目结构和环境
- 规划执行步骤
- 自主调用工具完成任务
- 遇到错误时自我修复
整个过程像一个实习工程师:主动搞定一切,只要你确认即可。它能深度理解项目结构和依赖,包括你的编码习惯和偏好。现在你能交给它一些繁琐任务,你负责审查和把关了。此时AI还是局限于项目自身,缺乏调用外部工具和访问私有资源的能力,比如生成数据库表结构、调用API等任务。
第五阶段:Agent + MCP
为了让 Agent 更好地调用各种外部工具,需要统一接入标准。Anthropic 在 2024 年提出 MCP 协议:
- 外部应用只需实现 MCP 接口,无需为每个模型写接入代码
- AI 通过 MCP 服务安全地访问私有资源
你可以快速安装第三方 MCP 服务,让 Agent 可以访问公司内网、Figma、执行文件操作、访问数据库等。
Model Context Protocol
MCP 是一种标准化协议,允许 AI 模型安全地与外部工具和服务交互
扩展 AI 能力边界
通过 MCP,AI 可以访问企业内部资源、执行复杂操作,突破原有限制
MCP 的一些核心概念
MCP 是一个开放协议,用于标准化应用程序向大语言模型(LLM)提供上下文的方式。你可以把 MCP 想象成 AI 应用程序的 USB-C 接口。就像 USB-C 为各种设备与外设之间的连接提供了统一标准一样。
结语
现阶段 AI 可以大幅提升效率,然而质量和安全,依然需要有经验的工程师全程监督。
AI 仍然在高速迭代和发展,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真正的AI工程师,到时候工程师的角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?